他为中国插上翅膀,自己却永远倒下,深切缅怀一代科学巨匠师昌绪先生

创建时间:2017-11-13 10:50


八载隔洋同对月,

一心挫霸誓归国。

归来是他的梦,

盈满对祖国的情。

有胆识,敢担当,

空心涡轮叶片,

是他送给祖国的翅膀。

两院元勋,三世书香。

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这是2015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

大会给师昌绪先生的颁奖词。

但这个奖项,师老永远见不到了,

因为,在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

师昌绪先生在北京因病与世长辞。


英雄辞世,江山同悲。

2017年11月10日,师老逝世3周年,

2017年11月15日,师老诞辰99周年,

让我们深切缅怀一代科学巨匠师昌绪先生。

同时,我们怀着崇敬之心,

走近这位科学巨匠,

在那将近一个世纪漫长又波澜壮阔的时光中,

细读他书写的传奇,

缅怀那段峥嵘岁月,

从中汲取做人做学问之精华。


卓越贡献—空心涡轮叶片


照着一张草图,

师昌绪硬是造出空心涡轮叶片,

人们都说他是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

他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材料打交道,

在高温合金、合金钢等领域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

他年逾九旬,仍活跃在科研前沿领域,

半个多世纪来始终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不停奔忙。

因为空心涡轮叶片的研发成功

我国获得新型歼击机发动机研发的主动权,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

比美国只晚了5年,

当时苏联都还没有。

而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厂家之一,

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

用了8年时间才研制成这种叶片。

这种叶片在上个世纪60至90年代,

装备了我国生产的大部分先进发动机。

多年来从未因为该叶片的问题出过任何事故。 


冲破层层阻碍毅然回国


人生在世,要对人类有所贡献。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贡献,

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师昌绪

1950年,师昌绪进入美国圣母大学任研究助教,

同时攻读博士学位,

成为著名金属学家M·科恩教授的“第一把手”。

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当局明令禁止师昌绪等35名中国留学生回国。

为争取美国开放禁令,

师昌绪多方争取,

联合其他学生集体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请求撤掉禁令,

同时印刷200多封信投递给美国报界、议员和民众团体。

当时的《波士顿环球报》以通栏大标题报道,

“在美的中国学生要求回国”,

并刊登了师昌绪等3名中国留学生的照片。

1954年,师昌绪几经辗转来到华盛顿,

托印度驻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

将中国学生联名要求回国的信件,

转交给参加日内瓦谈判的周总理。

1955年春,这封信成为美国禁锢中国留学生最有力证据,

美国当局被迫同意部分中国留学生回国,

其中就有师昌绪。

他的导师柯恩想挽留他,

提出如果是因为职务低,挣钱少,

他可以帮忙提供更好的待遇。

师昌绪拒绝道:

“我是中国人,中国需要我!”


异想天开的事,他完成了


1955年,回到祖国的师昌绪,

被分配到沈阳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与原子能工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

美国研制出铸造空心涡轮叶片,

大幅度地提高了航空发动机的性能。

我国总工程师荣科提出要搞铸造空心涡轮叶片,

但很多人认为这种技术受到美国严格封锁,

中国想要做出来是异想天开。

1964年,他接受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当时能拿到的资料,

只有别人画给他的一张空心涡轮叶片的外观草图。

师昌绪组织起100余人的攻关队伍,

与大家一道日夜奋斗在金属所简陋的精密铸造实验室。

在他的带领下,

科研人员仅用一年就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

做出9孔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空心涡轮叶片,

这在当时比美国相关材料研制难度更大,

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性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上世纪他还研制出一种用于涡轮盘的铁基高温合金761,

该合金的屈服强度高,

并可在700℃长期工作,

处于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已大量应用于我国战机发动机。


好管“闲事”的老人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90多岁的老人早该在家里颐养天年,

可要见师老,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办公楼里,

——这是师老每天工作的地方。

“其实我有冠心病、肺栓塞、高血压,

还经常容易感冒,

可老在家呆着我反倒苦恼,

工作起来生活就充实了。”

师老说,

“一般人60岁退休,

我已经多干了30年,

也算对得起国家。”

当被问到为什么耄耋之年仍然这么忙碌,

师老笑着说:“因为我平生最好管‘闲事’。”

对于师老好管“闲事”这件事,

三思纵横董事长黄志方先生深有感触。

师老与黄志方在一次材料试验会议上偶然相识,

当时,中国材料科学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材料试验却走在世界前沿技术的后头,

而黄志方之三思,

志在为国内材料试验提供一流的设备和方案,

填补了国内材料试验机与材料试验方案的空白,

2009年12月,黄志方前往珠海探望师老,

师老就试验机行业的发展以及中国民族工业的走向等与他促膝长谈。

之后为其企业题词:“三思依旧纵横天下”。

这是这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科学家,

对中国民族试验机工业的又一次真情流露,

是对中国试验机从业者的精神勉励。

而说起自己管的这些“闲事”,

师老哈哈一笑:

“没办法,因为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心太软’。”

生前,师昌绪先生是中国空心涡轮叶片研发的主攻手,

中国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人、

材料腐蚀领域的开拓者,

中国碳纤维材料研发的领路人,

被国外科学界誉为:

“中国材料学之父”

“中国高温合金之父”。

而师昌绪先生并不引为傲,

他对这一说法谦逊回应:

“这个名头我是不认的,

我只是刚好作为代表而已”。

他就是这样一个不居功不自傲,

默默为国家的材料研发事业奋斗终身的典型中国科学家。

坐在一幅“九旬创得千秋业,百岁更庆万世功”的书法对联前面,

他目光如炬,中气十足:

“哪里需要,怎么发展对中国有利,我就敢干!”

师昌绪先生是公认的极具战略及远瞻性的科学家。

如今师老驾鹤西行,

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在材料学领域的各项科研成果,

还为后世学者们留下了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材料大辞典、

材料工程基础要览、

材料科学探索、

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

中国材料发展现状及迈入新世纪对策

等等引导中国材料前进的科学巨著。

他对祖国的那份赤子情怀,

他身为中国人的主人翁精神,

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者,

他永远活在每一个材料学者的心中,

永远不会被国人遗忘!